|
商会动态
商会秘书处陪同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领导调研广州市场
(发布时间:2025-08-06 10:51:48)
8月6日,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吴吉灵、协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芳走访调研广州缝制设备市场,与当地经销商进行深入交流,了解行业当前面临的深刻变革与突围方向。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陪同此次走访调研。
当前行业正承受外贸订单转移与内需疲软的双重压力。受中美贸易战高关税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,大量服装订单流向东南亚、南美、非洲等地。中国服装年出口额约1400亿美元,其中,对美出口纺织服装216.7亿美元,同比下降5.1%;对欧盟出口 纺织品服装199.9亿美元,同比增长8.1%。订单转移对国内中小服装企业冲击巨大。同时,内需市场短期内难以弥补出口缺口。下游服装厂面临订单不足、利润空间收窄的困境,导致设备更新换代需求锐减。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增量空间有限, 经销商在交流中普遍反映销量下滑,传统的“卖设备”模式难以为继,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。
调研中探讨了希音模式:其核心竞争力在于“小单快反”、数字化供应链及直达消费者的电商平台。该模式通过掌握渠道、数据和品牌运营,将生产外包给全球合作工厂,代表了一种脱离传统代工、掌控高附加值环节的新路径。服装厂需提升自动化水平和柔性生产能力,以应对“小单快反”趋势。经销商代表认为,希音模式也给我们缝制设备行业带 来启示,行业应拥抱此类新模式并提升效率,培育更多“希音式”企业,整合设计、品牌与供应链,掌控价值链高端。
吴吉灵副理事长谈到,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(康 波周期低谷)、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下游投资意愿疲弱等因素影响,行业将经历较长的困难期,表现为“好半年、差两年”的波动特征。然而,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地位依然稳固。缝制设备行业规模达数百亿,产业链集群效应显著,海外难以复制完整的产业生态,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核心仍将留在中国。未来在于价值提升:行业需向产业链上游(材 料、装备)和下游(品牌、渠道)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,逐步放弃低端加工环节,与全球市场构建新型协作关系。 座谈中,吴吉灵副理事长就经销商转型路径提出几点建议:一是从销售商向服务商转型:深化服务内涵,提供设备改装、技术培训、整厂规划、生产流程优化等增值服务,转型为“解决方案提供商”。二是探索外贸新渠道,可考虑设立外贸部门,利用网络渠道积极拓展海外客户。三是精选合作品牌,重点关注合作品牌的产品质量稳定性、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能力,这是经销商服务好客户的基础。四是利用差异化策略,代理具备特色、能解决特定生产痛点的设备,避免在普通平缝机市场陷入价格战。 广州缝制设备市场所面临的挑战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缩影。在订单转移与内需承压的双重挑战下,生存之道在于摆脱同质化竞争:设备制造商应锚定技术创新,经销商须加速向服务赋能转型,全行业亟需通过效率提升与模式重构,在价值链高端开辟新的增长空间。转型阵痛不可避免,唯有主动求变者方能穿越周期。
|
广东省缝制设备商会©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5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粤ICP备16059036号-1
电话:020-87358608 020-87358626 020-87358627 传真:020-87358609 邮箱:gdsewing@163.com
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五羊新城寺右南路广日大厦801室 邮编:510600中国缝制城